首页 > 历史推荐 > 正文

眼中的一位神人,失恋第33天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真情实感,一气呵成,写完搁笔,配图发朋友圈,诗词前面附上两句话:感恩过去所有,未来仍是家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用不着特别说明,光看那首词的内容,大家也能猜到,晏殊失恋了。

明星出事儿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各种传言满天飞的同时,也不禁有些疑惑:晏殊少年成名,才华横溢,是我大宋朝最年轻的进士和县处级干部,青年才俊,前途无量,多少未婚女青年的偶像,竟然也会被女朋友抛弃?

隔壁老王一撇嘴:“这有啥奇怪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哪能事事如意,老天爷总得给你点儿遗憾,给你点儿挫折。晏殊这个人呐,就是什么都太顺利了。”

1

老王说的没错,晏殊就是太顺利了。

晏殊自幼聪慧过人,7岁就能写文章,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万千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14岁时,被江南安抚张知白推荐给朝廷,以“神童”的身份参加科举殿试。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的科举采用三级考试制度,先在各州参加“解试”,也叫“州试”,通过后再参加由礼部举办的“省试”,最后的优胜者才进入“殿试”。

也就是说,晏殊作为特殊人才,破格免试跳过了前两步,直接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本人亲自担任主考官,录取时分为三甲:一甲3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然后是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考生多大年龄的都有,有的须发皆白都可以当晏殊的爷爷。史料记载,年仅14岁的晏殊在考场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第一场考试,刷刷刷没一会儿就答完了,提前交卷,举座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