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江东为了自保而抗曹,但明面上说是为了援救刘备也是合理的,毕竟双方已经结盟,以曹操的视角来看就是如此,因此说孙权进攻合肥是在缓解刘备的压力也并无不可。
另一方面,孙权只给了周瑜区区两万余人,整场战争从始至终也没见他给周瑜增派一兵一卒,连陆机也说:“赤壁之战周瑜的部队就是一支偏师。”
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辨亡论)虽然孙权自称江东有十万大军这个数字或许有些浮夸了,但这些年他东征西讨,收编了李术和黄祖大量的部曲,再加上孙策留下的遗产,拥有一支七八万人的军队应该是差不多的,这也是周瑜提出希望要五万人的根据,他的要求是合乎情理的。
可是孙权却只给了周瑜两万多人的“偏师”,真正的主力还在他自己手中。而周瑜凭借有限的力量打出了惊人的战果,其军事才能着实令人惊叹。
再看孙权,他或许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总体来看,他仍不失为是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会这么拎不清,因此东吴主力部队不可能在激战正酣的时候闲置下来。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孙权是在赤壁之战进行的同时,率领主力部队又开辟了东线战场。
由于周瑜的自信,再加上曹军确实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东吴高层认为西线实际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才使得孙权有了进攻合肥的底气。
至于孙权传将此事放在赤壁之战后来说,我认为其实也并不矛盾,因为合肥之战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小规模战役,其持续的时间长达三个月以上。
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合肥开战确实是在赤壁交锋之前,但结束的时间却要晚得多,很可能已经持续到建安十四年(209年)的春天了。也只有这样的推论,才能将曹操传和孙权传中看似矛盾的记载统一起来。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线战局是在逐步向着有利于联军的态势发展的,在曹操被迫屯兵乌林后,他已经注定无所作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力争在东线打开局面是明智之举。
在中国古代的南北对抗中,双方争夺的焦点总体有三处。西线益州的焦点在汉中,中线荆州的焦点在襄阳,而东线扬州的焦点则在于寿春。
对于东吴政权来说,其核心区域始终都是在扬州,这是江东立国的根基,而荆州则只是一个希望进行争夺的利益区域,重要性在扬州之下。况且目前东吴只是初步涉足荆州,连江陵还在曹操手中,更别说襄阳了。
因此,夺取寿春,全据扬州才是最符合东吴利益的选择。
可惜的是,在袁术势力覆亡后,江东只得到了庐江郡,还并未完全控制,而寿春所在的九江郡则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这样一来,不仅扬州北面的门户无法掌握在手里,更严重的就是连江淮水道上的重要据点合肥也被曹操占据了。而魏吴在东线的争夺,就是围绕着江淮之间的水道进行的。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