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推荐 > 正文

孙策在江北收买人心无往不利,一到江东就失灵

然而这股力量却在孙策统治江东的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冷眼旁观的状态,除了会稽虞氏的虞翻等极少数以外,几乎没有能与他合作的。

按理说,当时天下大乱已成定局,江东大族需要抱团取暖,如果能在江东出现一个稳定的割据政权,有利于遏制中原的乱局波及过来。

反过来对于孙策来说,如果能得到江东本土大族的支持,他的统治也会顺利得多。

可这件看似是双赢的好事,却一直无法达成,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是孙策不想和他们合作,因为孙策受教育程度是超过他父亲孙坚的,他在早年间在江北和士大夫阶层有着不错的交情,比如周瑜、张纮都是这一期间和孙策建立良好关系的。

不过到了江东以后情况就变了,江东大族们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孙策平定江东三郡虽然也就花了一年左右,但他是不是在这里能站得住脚,谁也不好说,如果像刘繇一样昙花一现的话,有什么必要支持他呢?所以大族们宁愿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其次,孙家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孙家虽然是江东本地人,但是出身低微。在东汉时期崇尚门第的风气已经初步形成,被这样一个家族统治,这些高傲的世家大族们肯定不愿接受。王叡和陆康对孙氏父子的轻蔑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

本来孙策凭借个人的修养素质以及人格魅力,已经在逐步扭转主流文化圈对他们家族的态度了,可是孙策急于求成,犯了个错误,导致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了,这就是攻打陆康的庐江之战。

当时孙策轻信袁术许诺的庐江太守一职,对攻打庐江极为卖力,导致庐江的陆氏宗族一百多人死了一半,这已经是血海深仇了。

而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江东大族同气连枝,多有联姻,比如顾氏的顾雍,娶的妻子就是陆康的女儿,而陆氏也和吴郡张氏、吴兴沈氏都有联姻,等于孙策一下子就得罪了一个集团。

这就是孙策攻打庐江的第二个后遗症,既浪费了时间,又造成了外交上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