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抗联总司令被出卖,头颅直到62年以后才找到

一、抗日英雄,为国捐躯

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县,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清末秀才。青年时代,因为打死了几名迫害百姓的官兵而遭到追捕,于是举家从山东逃到了东北。

由于少年时家境贫寒,赵尚志曾在热河当过银匠铺学徒,摆过地摊,卖过烧饼。1925年,17岁的赵尚志参加了共产党,并于同年进了黄埔军校第4期。

此后为了革命,赵尚志曾两度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一直在东北地区积极参与游击工作。多次率领游击队深入敌后,打得日寇望风而逃。

东三省是抗战时期最早的沦陷区,日军为了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在当地陈兵七十五万。军队的现代装备与士兵作战能力,即使是当时的国民党正规军,也无法抗衡。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赵尚志率领“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时常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天气,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由于作战条件恶劣,且双方的实力太过于悬殊,赵尚志带领的这支部队曾经在1933年初被打散。赵尚志也因此遭到组织上的误会,一度被开除党籍。

但是赵尚志革命的初心不改,忍辱负重,甘当马夫也要参加抗日组织。在最困难的时候,赵尚志曾经靠着七名起义人员,和一挺机关枪打游击。最终发展壮大出六千人的抗日部队。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赵尚志恢复了党籍。东北抗联成立后,他担任总司令,率领抗联的战士在林海雪原上攻城略地,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在1931年到1942年这十一年间,东北抗联在赵尚志的领导下,打得关东军士兵闻风丧胆,寝食难安。因此日军以“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悬赏,想要杀害赵尚志。

1942年2月12号晚上,赵尚志带领百余名抗联的战士潜入梧桐河。此时部队中出现了一名叛徒,此人从背面袭击赵尚志,导致他重伤昏迷。

日军趁机将赵尚志逮捕,不过赵尚志因伤势过重,仅8个小时就去世了。临死之前,他一直双眼圆睁,瞪视着审讯官,保持了一名抗联领导最后的尊严。

对于日军来说,赵尚志的牺牲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因为他们不但少了一个劲敌,还可以利用赵尚志的遗体,去威慑、恐吓当地的抗日民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伪满军政部派一架军机,将赵尚志的遗体从佳木斯运往长春。飞机起飞的时候,当地的气温是零下四十度,所以赵尚志的遗体上面是结了冰的。

飞机在哈尔滨加了一次油,加油时遗体自然解冻、变质,已经无法保存。于是日军将赵尚志的头颅割下来,把身体投进了松花江。随后,赵尚志的头颅被运往长春,然后就没了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