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毛主席:领导人要转移外地

“作战进行时:前有破局,后有疏散”

作战初期,中苏实力对比差距明显,苏方向中苏边境大批移民,发给边境居民武器,频繁挑衅中国领土和领空,而中方一没用飞机,二没用装甲车和坦克,三没用指挥车,9个小时的交锋,抵挡了苏军3次冲锋。毛主席称珍宝岛战役为“破除迷信”之战,他说,“我这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

他们都知道,他不怕邪,不信鬼。但眼见着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修建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中方不得不慎重以待。1969年8月28日,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建立,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普遍开展。

9月30日,林彪视察北京西郊机场在当夜全部转场,所有空军、指挥所进入一等战备,直至10月3日,3900多架飞机进入洞库或野外疏散。6月以来,苏联的进攻越发激烈,但中国却并未在中苏边境增加军事力量,总体而言,我方以积极防御战略为主导。

周恩来和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谈时指出,“你们总说我们打仗,我们自己国内地事情都搞不过来,为什么要打仗呢?”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国领土广大,足够我们去开发,且我们没有任何军队驻扎在国外,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

可是,你们调了很多兵力到远东。”尽管尼克松上任后表达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亦或是快速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是未知数。如果苏联动用原子弹呢?绝大多数人不相信,或者说在见识过核武器的杀伤力后,没有人愿意悲剧重现。毛泽东一直在严密注视中苏边境的形势,当汪东兴将战况报告急件拿给毛泽东看时,他反复扫视,最终捏住报告,“烧掉。”

当汪东兴错愕之时,又收回了手,亲自点燃,静静看着那份密报烧为灰烬。开战以来一直持自信乐观态度的毛泽东此刻忧心道:“中央领导同志都集中在北京不好,一颗原子弹就会炸死很多人,应该分散些,一些老同志可以疏散到外地去。”

10月15日,中央正式决定,将在北京的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大批党政机关及其干部家属转移到外地。“领导疏散”并非高级干部的率先转移,事实上,已属于三线建设的末环。三线建设是六七十年代时基于战备需要对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调整,即面对北方越发紧迫的威胁,将东北沿海的工厂转移至西北等内陆地区。高等院校、重要工厂、科研机构都有计划地搬到三线。

“必须吸取斯大林的教训。”斯大林“一不做工事、二不准备敌人进攻、三不搬家”的教训时时为毛泽东提起,特殊时期,无论是工事、常规武器,还是人员储备,都必须时刻保持机动灵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