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陈永贵病逝,葬礼规格令家人为难,邓公一锤定音

陈永贵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被推荐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他所在的大寨村,也成了山西省的一面旗帜,山西省方面开始号召全省农业生产学习大寨。

1963年,大寨村遭遇特大洪灾,当地村民受损失极为严重。山西省政府面对这种情形,准备调拨救济粮和救济物资,扶持大寨村救灾度荒。但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党支部却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

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保证农民口粮不少,农民收入不少,上国家的统购粮不少。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陈永贵在吹牛,但陈永贵硬是带着大寨村村民,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更是说到做到在荒年夺得了粮食大丰收。一时间,陈永贵和大寨村不仅在山西省内出了名,《人民日报》也报道了这件事,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寨人的精神。

这件事,也让陈永贵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毛主席还专门强调:“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要多出几个大寨,多出几个陈永贵。陈永贵识字不多,干的事情不少!”

就这样,学大寨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而陈永贵的人生轨迹,也即将发生巨大改变。

1967年,陈永贵成为了昔阳县革委会主任,并很快担任了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进入了省核心领导小组。

而这,只是陈永贵仕途升迁的开始。1969年,陈永贵当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在此前的基础上,陈永贵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等到了1975年,陈永贵更是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可以说,陈永贵的升迁,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大趋势。

自“四人帮”倒台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们也从过去的狂热中慢慢冷静下来,对于此前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大家也开始了反思。

这其实也是必然,毕竟在学大寨运动中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就像有些地方原本是平原,但为了学大寨,当地竟然“生搬硬套”硬是在平原上垒起和大寨村一样的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