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当时的周总理、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四人,都非常年轻。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2岁。其中周总理最年长,但是也只有24岁,邓小平才刚满18岁。
当时为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他们四人一起办了一个报纸,最初叫做《少年》,后来更名为了《赤光》。邓小平的工作是制作印报纸的“蜡纸”,李富春则负责印好后的报纸发行。
聂荣臻不负责办报这一块儿,他主要负责执行工作,以及训练工作。周总理是负责整体的管理,当时只有他是全脱产的。另外三个人都是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在参与革命工作。
过去印报纸都是先用特制的蜡纸加油墨来印,先把内容刻在一张蜡纸上,再用一个沾了油墨的滚轮一推,就把蜡纸上的字印到纸上了。
这种印刷方式,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中小学的老师还经常用到。刻蜡纸要求字迹工整,下笔有力。如果字写得很潦草,那么印出来就没多少人认识,人家就不看了。
如果下笔太轻,印出来就不清晰,所以这还是很累人的“体力活”。但是邓小平把这个活干得很好,因此还得了一个“油印博士”的称号。
2025-07-11 16:29:40
2025-07-11 15:06:52
2025-07-11 14:40:01
2025-07-10 16:55:55
2025-07-10 16:01:43
2025-07-10 16:17:36
2025-07-10 15:45:10
2025-07-10 15:52:48
2025-07-10 15:48:42
2025-07-10 14:46:55
2025-07-10 15:07:11
2025-07-10 15:05:35
2025-07-10 14:53:42
2025-07-10 15:09:59
2025-07-09 16:30:43
2025-07-09 16:16:41
2025-07-08 16:32:56
2025-07-08 16:28:33
2025-07-07 18:10:17
2025-07-07 1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