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宦官政治为何成了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从人数上看,宦官规模是逐渐上升的。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有大臣上奏说:“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到了万历皇帝这里刚即位就:“允收马安等三千二百五十人。万历六年又命令司礼监会同礼部拣选内竖三千五百七十名应用。”后来,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史料记载:“七万宦官竞相奔走。”由此可见明代宦官数量之多。

起初宦官不过是皇权创造出来的附属品。可是随着其尾大不掉,后来的皇帝固然能随意杀戮更换掌印太监,可是却对宦官体制本身无形之间愈发依赖。

二、“结党,构陷,剥削”明代宦官的三大

原罪

自朱棣开始,一改朱元璋时期不许宦官干政的原则。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宦官的文化素质,使其帮忙处理政务。朱瞻基设立了专门负责培养宦官的机构:内书堂,甚至派遣翰林官专门教导文墨。除了认字和了解背诵宦官行为守则:《内令》。他们还会和国朝读书人一样学习《论语》、《大学》、《百家姓》等书籍。

宦官冯保的作品,字相当不错

宦官参政后,因为其身为皇帝亲信的天然属性,可以在皇权从上而下的实行中稍做手脚,以此增加自己的权力。比如,皇帝若对内阁票拟有所更改,就要将奏折发回内阁。而司礼监就负责奏折批答工作。除此之外传皇帝谕旨,拟旨和传旨也皆由宦官负责。在上述环节中,如果有心,宦官们常常能通过皇帝旨意夹藏私货,甚至假传口谕。大学士孙承宗就曾对此表达过不满:“且传天语者,一字抑扬,便关轻重,臣愚不胜过计,望皇上慎重口传,酌为札记。”由此就可以看出宦官隐形权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