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盯着门匾:这个字不妥

直到二十年后的1949年,在战场形势一片大好,即将迎来全国解放,建立新中国的当头,湘潭和平解放,还成立了县人民政府,随后就收回了上屋场的毛主席旧居。

当年八月,新的人民政府还专门派毛主席的族叔毛月秋管理这一处旧居,并接待访客。

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政府也来不及收拾旧居,虽然有大大小小十三间房子,但还显得有些凌乱,不仅没有多少毛主席用过的文物,甚至连一张主席和家人的照片都没有。

10月17日,从长沙地区来了一行四十五人的代表团前往旧居。

18日上午参观完成后,时任湘潭县委书记毛华初看着主席的旧居若有所思,对毛月秋说道:“老书记,我总觉得主席的旧居还缺点什么,以后到这里参观访问的人会越来越多,连一块匾都没有,你看是不是应该写一个门匾啊?”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响应,但到底怎么写这块匾,写什么字,又在代表团和村民们中间产生了争议。

有人说既然是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地方,可以写“毛主席故居”,也有人说这里是毛主席以前的家,不如就写“毛主席的老家”。

这些提议都还不能完全表达当时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也无法表达刚解放时人们的激动之情。

后来,还是毛华初参照当时全国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提议干脆也在匾额上写“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几个字。

这个建议被大家认可和赞同,确定好内容后,就开始制作门匾。很快,门匾就做好了,请的是毛主席的老师毛宇居执笔,他还被称为“韶山一支笔”。

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旧居都流行写匾,比如彭老总的老家在1951年时就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人们对开国元勋表达朴素情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