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56万大军横扫南疆剑指越南?邓公这招真高明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苏联和越南的叫嚣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注意,在邓小平的组织下我国军事领导将领聚集在一起商讨应对措施。由于国际形势负责多变,再加上我国的国力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这场火应该怎么扑灭,引起了在场领导人们的不同看法和意见。

一些军事家认为,此时中国不能动作太大,因为会耗损国家元气,而且万一与越南背后的苏联大动干戈,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苏联和越南越来越猖狂,如果此时以宽容、和平的态度回应此事,那么有可能让他们更加放肆狂野,以战止战才能停止周边战乱,维护国内的安全平稳环境。多种意见和声音让邓小平陷入深思。

领导人邓小平向来衣着朴素,面带慈祥笑容,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邓小平这位革命先辈曾经指导过无数场军事战争,可谓智勇双全。了解过党史的人可能知道,邓小平向来以果断和坚硬的作战风格著称,只要是有把握的仗,绝对要打到底,不给敌人任何放松的机会。经过日夜的紧张商讨,邓小平决定速战速决,平息这场纷杂的战火。

军事领导人做出的每一个决策,绝不是随随便便地试试看,而是经过专业论证思辨出来的重大战斗方针,不仅要知道怎么打,还要把可能的情况和相关应对方针都周密的考虑完善。因为国家领导人肩负着整个国家发展方向和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责任,一个错误的方针就会影响整个布局。邓小平的战略方案可以总结为“指桑骂槐”的兵法。

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速度,如果想避免与苏联方面的正面对抗,那就要速战速决,在敌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要直击巢穴。其次,此次战争虽然地点在越南地区,但是主要目标并非越南,而是他背后的苏联。让苏联撤兵,停止对东南亚地区的涉足行为,才能平息这场战局。那么如何才能让敌人警惕性松懈呢?“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利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点,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达到最终的目的。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分析,苏联有一个头号对手,那就是美国。而我国当时与美国正好处于建交状态,正是利用外交关系影响苏联心态的大好时机。

1979年春,邓小平登上航班飞过太平洋直抵美国,与总统卡特展开友好访谈。这次的访谈有两个重要目的,一个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让苏联军方其放松警惕,让他们以为我国领导人身在海外,不会立即出兵越南。另一个是与美国针对越南的挑衅作军事分析,再次重申中国与美国的友好关系,给苏联军方施加国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