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省委书记走基层,一老人拿出破包,身份惊动全国

李文祥1962年回乡,到1983年才盖得了三间平房,且一直没有翻新过。李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只是中下,李文祥的人品在村中是有口皆碑,但没人知道他曾获得过那么多的奖励。

不过,他们都都记得李文祥当年是如何引黄种稻,挖渠引水,改造低产的盐碱地,结束全村吃救济粮的历史。也记得他带领大家种西瓜,发展副食品加工,建养殖场的举措。

但是等到村民生活水平提高,选举他连任村支书时,他却拒绝了,他说:“我年纪大了,文化不足,还是让年轻人来干吧,我做好配合就行啦!”

就这样,李文祥甘当副手,又一步一步走进村干部行列,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李文祥却一直都心系乡亲,一直为乡村的发展出力。

每逢村里要搞民生工程的时候,李文祥家都是第一个捐款捐物,办养殖场,他捐出木料,调整种植结构;他捐钱买设备,建学校,通马路;救济贫苦五保户,都是他第一个捐款。

八十年代后,国家的优抚政策一直在统计老军人和老党员的情况。从1979年到2001年,范县共统计普查过十二次,可每一次都忽略了李文祥。无他,因为李文祥从来不说自己的事迹。

1993年,范县县委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寻访人员来到了李文祥的家中了解情况,李文祥却只是给他们看了看自己建国后的党费证。其他的资料,李文祥根本没有拿出来。

2009年,范县民政局广泛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英模资料,也发放了相关表格给李文祥。但是,李文祥根本就没有填写自己曾经参加的那些战役以及家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