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钊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毛主席像一定是万众瞩目的。为了展现出主席最伟岸的一面,还要让人民群众都满意,周令钊殚精竭虑,思考以哪张照片为蓝本。
思来想去,周令钊认为,中华大地迎来解放,一片生机盎然,新中国即将成立,以伟人的性格和气概,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应该流露出充满自信和希望的笑容。
所以周令钊决定,还是以毛主席在延安时拍摄的,曾悬挂于七大会议上那张照片为蓝本,绘制毛主席的画像。
这是一项壮举,从一张小照片,放大成庞大的画像,比例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每个部分都要完美对应。
周令钊和自己的学生,也是后来的妻子陈若菊一起完成这项任务,每天天一亮,他们就爬到脚手架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周令钊他们带上干粮,饿了就垫一口,直到天黑看不见才停下手上的画笔。
周令钊负责画毛主席的面部等关键部位,陈若菊则负责给毛主席军装部分上色。为做到按比例放大,两个人不时就要从脚手架上下来,拿着照片与画像进行对比。
两人一共忙碌了十几天,终于赶在9月30日,开国大典的前夕完成了画作。
不过在验收环节,时任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亲自来查看,发现画像上毛主席的衣领是敞开的。周令钊在上一次和谈时便是如此设计的,体现了主席的和蔼和包容,获得成功,这次便沿袭了衣领敞开的设计。
但是开国大典不同其他的活动,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为庄重的一刻,基调应当保持严肃,所以聂荣臻指出,主席的衣领还是扣起来比较好。
周令钊连忙提笔修改,事实证明,修改之后的毛主席像确实增添了一分庄重,更适合开国大典的氛围。
改完衣领以后,工人们拉走画像,准备安装在天安门城楼上,周令钊长舒了一口气。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
出现问题的是毛主席像下方的五个小字:为人民服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毛主席用行动践行的原则,写在画像本来没什么问题。
2025-07-11 16:29:40
2025-07-11 15:06:52
2025-07-11 14:40:01
2025-07-10 16:55:55
2025-07-10 16:01:43
2025-07-10 16:17:36
2025-07-10 15:45:10
2025-07-10 15:52:48
2025-07-10 15:07:11
2025-07-10 15:05:35
2025-07-10 15:09:59
2025-07-10 15:48:42
2025-07-10 14:46:55
2025-07-10 14:53:42
2025-07-09 16:30:43
2025-07-09 16:16:41
2025-07-08 16:32:56
2025-07-08 16:28:33
2025-07-07 18:10:17
2025-07-07 1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