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紧靠中俄的哈萨克斯坦,为何要和美国打成一片

为压制人数众多的乌兹别克斯坦,苏联除制定了“犬牙交错”的边界,激化了乌兹别克斯坦同吉尔吉斯等民族的矛盾,更不断扩大哈萨克斯坦的面积,尤其是将俄哈边界原属俄罗斯联邦的5个州划给哈萨克斯坦,使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高达272.5万平方公里,远超其他4个中亚国家面积之和,最终达到了更有力的牵制和平衡。

苏联之所以如此慷慨,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大量俄罗斯族为主的地区划给哈萨克斯坦,提高哈萨克斯坦境内俄罗斯族的比例,从而达到最终同化并消化哈萨克斯坦的目的,类似操作还有苏联在1954年将克里米亚半岛划给乌克兰。

应该说,苏联的操作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到1989年,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族比例占总人口的37.8%,而作为主体民族的哈萨克族这只有39.7%,几乎旗鼓相当。

所以当1991年苏联解体,“死里逃生”的哈萨克斯坦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机。以纳扎尔巴耶夫为首的哈萨克斯坦精英,虽然出身苏联的官僚体系,却在苏联解体后为了哈萨克斯坦的利益前赴后继。

为了提升哈萨克族的比例,哈萨克斯坦在1992年出台了《移民法》,对国外尤其是俄罗斯境内的哈萨克人“引凤还巢”,同时鼓励境内的俄罗斯人“荣归故里”。于是一来一去,哈萨克斯坦随着主体民族的不断壮大有了更强的凝聚力。

而为了震慑蠢蠢欲动的北部俄罗斯族地区,哈萨克斯坦在1997年将首都从东南的阿拉木图迁移到北部的阿斯塔纳,并将全国行政区划由9个州调整为14个州。通过迁都后的“天子守国门”,以及对行政区划的细分,哈萨克斯坦巩固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