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长征落脚点到抗战出发点 传奇之地

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先后消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使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陕甘苏区。

一边打破“围剿”,一边发展巩固。自1935年下半年开始,陕甘红军在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中,打大仗,打胜仗,尤其是取得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的重大胜利,由此,陕甘苏区凝聚了队伍,赢得了民心。但综观全国,这一蓬勃发展的根据地,却是当时仅存的“硕果”。

正如习仲勋所说,“陕甘边的党组织、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经历了长期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和来自党内‘左’、右倾路线的干扰,历遭险阻,几经起伏,终于使红日驱散乌云,胜利的曙光映红陕甘高原的山山水水,把苏维埃的种子传播到革命形势比较落后的中国西部,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

也正因为此,红军长征最终确定落脚陕甘,成为历史之必然。

1935年9月,根据形势发展,中共中央确定了要“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的战略决策。

随后几天,当红军行至哈达铺时,毛泽东又恰从天津《大公报》等报纸上得知陕北有大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红军的好消息。现实的可能进一步印证了党中央的正确决策。

于是,中央政治局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明确指出陕北为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要“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

1935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苏区落脚并胜利结束。

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15军团胜利会师,并合编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936年2月以后,红一方面军又先后组织了东征、西征战役,均取得了胜利,由此,陕甘苏区进一步扩大,发展成陕甘宁苏区。

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陕甘宁苏区北起长城,东临黄河,南抵陕西淳化,西至宁夏固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设有36个县和1个特区。1937年3月陕甘宁苏区改称陕甘宁特区,5月又改称陕甘宁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