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对越作战为何不派空军?邓公的处理方式真绝了

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但制空权的丧失,让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在如此惨痛的代价之下,我国下定决心发展空军,创建空军院校,选拔训练一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并在战斗机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空军部队实力整体增强。

但是在那段动荡时期,不仅陆军部队受到影响,空军部队的发展也一度陷入停滞和倒退。许多空军院校被裁撤,选拔飞行员的标准放宽,军事训练时间大幅缩短。

即使是陆军,未经严格的军事训练便投入部队,都会大大降低战斗力,更何况是难度更高的空军。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们没有熟练的掌握飞行技巧,就进入空军部队,他们每年的飞行时间只有二三十个小时,难以发挥出战斗力。

除此以外,当时的飞机制造和保养是个大麻烦,许多飞机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也没有进行良好的保养,平日里只停放在机库里。这样的飞机别说高强度的战斗,即便是基本的飞行,都难以保证安全。

从1973年开始,空军部队的发展逐步走回正轨,1978年又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促进空军部队向现代化发展转变,战斗力不断提升。

但是空军毕竟不同于陆军,空军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量,在当时受限于有限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新中国的空军部队尽管逐步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但实力还是有限。

尤其是战斗轰炸机,我军十分匮乏,空军服役的主力歼6和歼7都属于战斗机,而不是战略轰炸机。它们具有轻小灵活、飞行速度快的优点,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炸弹挂载能力较弱,主要承担的是截击机的角色。

这也就意味着,我军的空军部队只能和越军部队空对空,而难以执行地面轰炸的任务。

而在空军上,越军的实力不容小觑。越军的空军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这得益于新中国和苏联的援助。

七十年代后期,苏联的空军教官手把手的教授越军飞行员,越军是个忘恩负义的学生,但不可否认,越军确实吃苦耐劳,他们学习认真,飞行和战斗技巧进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