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六旬老汉写信向毛主席求助:我是“岳飞后裔”

嘉兴桐乡县的濮院镇,因为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宋朝建炎以前被称为幽湖。南渡之后,著作郎濮凤就居住在幽湖。濮凤的六世孙濮斗因为拥立宋理宗有功,住宅被赐名“濮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濮院镇有一个六旬老汉,姓岳,名昌烈,是个孤寡老人,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计无所出,迫于无奈,斗胆写信向毛主席求助。

原浙江省嘉兴市政协委员、王店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范炳章撰写有《岳飞后裔上书毛泽东》一文,文中说,这位岳昌烈先生是其姑夫的堂兄,曾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中秀才,熟谙古文,精通英语与日语,但性情孤傲,脾气古怪,娶不到妻室,置不成产业,虽然辗转任教于绍兴、湖州、嘉兴等地,却与人落落难合,最终都以被解聘了事。

在范炳章先生的笔下,岳昌烈就是个孔乙己式的人物,衣着不修边幅,两手灰污,十指枯瘦,指甲极长,爱喝酒、读书,常常醉倒街头,以书遮面,是街坊邻居嘴里的谈资,也是顽童喜爱捉弄的对象。

岳昌烈老来无倚,生活没有着落,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写信向毛主席求助。

信是用文言文写的,很见功底,就连乞求也写得非常有文艺范,说什么“奖之膏火,供其乏困”,末了,还化用了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中的一句诗,称“或亦为赤羽千膳,好整以暇之所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