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阎锡山带2箱黄金逃台湾,晚年病死在荒郊野外

阎锡山从小熟读中国的经史子集,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尽管在幼年时与继母有一些隔阂,但是最后还是能够与之和平相处一生,并得到后母的资助。

留学日本四年,阎锡山接受了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善于思考的他,想要实践自己关于儒家文人的理想,这是他与蒋介石争霸中原的深层动机。

当年参加辛亥革命的很多军阀,都和阎锡山一样。他们家里都不缺钱,之所以做这些会掉脑袋的事情,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个人享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想要一展宏图、青史垂名。

阎锡山和蒋介石站到了一起以后,干了很多反动的事。后来太原局势不稳,阎锡山就借着国共和谈的机会,跑到南京想去给李宗仁出主意。

当时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李宗仁上台,但是李宗仁却是一个“光杆司令”。李宗仁一上台,国民党的行政院马上就借口南京不稳,迁去了广州。

国民党的行政院迁去广州以后,有人对阎锡山说:行政院都空了,你留在那儿干嘛呢,来广州吧!最终,阎锡山还是去了广州。

去了广州以后,阎锡山一边参加国民党行政院各种无聊无用的“老鼠会”,一边感叹面对解放军的进攻,国民党“束手无策”,只有“坐以待毙”。

但是这个时候,阎锡山还惦记着要协调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坚持把李宗仁请到了广州。结果李宗仁见到阎锡山,提出让他不要当国防部长了。

然后,李宗仁就把这个位置让给了自己的亲信白崇禧。阎锡山知道李宗仁这么干,是想增强自己的实力,好与已经抢先逃到台湾,站稳了脚跟的蒋介石斗法。

阎锡山感觉如果自己同意了,国民党就要再度“内讧火拼”,那么他心中的“大同”思想,也就无法实现了,于是他拒绝了李宗仁的想法。

1949年,阎锡山带了五十多个随从,带着两箱黄金逃到了台湾。但是去了以后他才发现,想要协调李宗仁和蒋介石二人的关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