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10万大军即将渡江,毛主席急召粟裕:听你的

收到电报的当日,粟裕想到了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的,当年那支本来很能打的部队,也是在做无后方挺进,行程2500多公里,到达皖南时已减员二分之一,沿途还有大大小小的数个游击区做补给站尚且如此。

这次从中原出发向闽浙赣边挺进,虽形势与当年大不相同,但要转战数省,路程却要比北上抗日先遣队多出整整一倍,伤员估计也不会少于二分之一,沿途又得不到任何补充,前途如何,粟裕的心里实在一点儿底也没有。

话虽如此,但第二次战略大跃进是中央军委集体作出的决议,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粟裕显然意识到,这一战略行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仅对中原战场和华东战场,也将会深刻影响到全国解放事业的进程。

因此,为更好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这项战略挺进任务,粟裕一方面抓紧训练部队,整军备战,派出小股部队渡江摸查情况;另一方面,集中精力,根据搜集而来的情报,认真分析敌我双方情况,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粟裕还立即筹办工厂、学校,将留宿江北的部队干部家属安置在工厂做工、学校学习,以解决部队的后顾之忧。

一切准备就绪,10万大军渡江在即。

可此时的粟裕,经过40多天的思考和观察,却认为我军此时渡江时机尚未成熟。

太岳、华野和刘邓三大兵团虽在中原鼎足而立,形成了相互策应的掎角之势,但国民党方面集结了6个机动兵团,随时可驰援围攻中的任何一支国民党部队。

身处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由于受山地限制,部队无法展开,难以大兵团作战,没有大后方,粮草弹药的供应和伤员的安置都成了大问题。太岳和华野两大兵团尽管也在外线作战,但时刻也处于敌人的重兵进攻之下,处境同样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