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孙子参军受阻,老人亮出极罕见身份,惊动全国

二、英雄血脉,后继有人

刘祚坤1927年出生在湖北咸宁的农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死于战乱。一个好心的木匠收养了他,把他养大并教会他木工活。十八岁时,刘祚坤娶了比自己小两岁的彭爱玉为妻。

刘祚坤的木匠手艺不错,在远近的十里八乡颇有一些名气。他和彭爱玉恩爱有加,两人生了三个儿子。不久之后,就赶上抗美援朝爆发。

刘祚坤听了收音机的广播,知道朝鲜同和我国的关系是“唇亡齿寒”。他在旧社会出生,亲眼看见自己的爹妈死在战火下。为了不想自己的国家遭难,他毅然决定参军上前线。

1951年,刘祚坤因眼部疾病未能顺利入伍。1952年他又去报名参军,这一次他顺利地穿上了军装。中秋节刚过了三天,他就跟着部队出发了。

当他出发的时候,他的爱人彭爱玉正怀着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后来他转业回家,才知道第四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女儿,并且已经夭折了。

因为作战任务紧迫,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妻子、儿子告别,就那样踏上了征途。他当时被分到志愿军305部队下属的一个辎重连。当年的冬天,他们从湖北安陆出发,步行到汉口,再乘坐火车到丹东。

在车上,大家将写着名字、籍贯和地址的白布条缝到了棉衣里。因为这一去,很可能就是九死一生。万一死了,打扫战场的人收尸时,才知道应该通知谁。

刘祚坤所在的部队只打了几场小的狙击战,就被分到了兵站。在那里并不需要执行正面作战任务,有的战士因为打不了敌人而牢骚满腹,他却发挥了乡间小木匠的特长,值班结束后就拿着斧刨锯锉,到处转。这里敲敲,那里打打,满眼都是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