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民党内各派的矛盾瞬间激化,大佬们开始了激烈的斗法。国民党当时的四大实力派,倾向革命的左派首领廖仲恺被刺杀,当时被视为革命派的汪精卫被蒋介石架空。另一位大佬胡汉民向来视蒋介石为小弟,对蒋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十二个看不起,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粗野武夫。
谁料蒋介石异军突起,几大实力派中他虽然起步最晚,却掌握了兵权,通过建设黄埔军校和北伐,建立起强大的派系势力,汪、胡二人都被蒋介石压制住。但汪精卫、胡汉民也非易与之辈,凭借他们的政治声威不断冲击蒋介石。
1931年12月,蒋介石在汪精卫和胡汉民等人的逼迫下第二次下野,但是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又没有力量独自组织政府,几经协商,双方决定效仿德国的总统制,选一个人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因为是虚君,并不掌握实权,所以条件只需要年高德劭,有较高的政治声望,实际政治才能无所谓(其实是不能太高,否则捧上去之后极有可能弄巧成拙,这是蒋、汪、胡等人心照不宣的共识)。当时一共有四个人选,分别是:孙科、蔡元培、于右任和林森。
首先我们看看孙科。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继承民国元首是最好不过的人选。但是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就遭到胡汉民的坚决反对。他说,我们现在不能再搞家天下了,孙科大少爷脾气很大,如果他发起来脾气,我们都无法制衡他,这个人选肯定不合适。于是孙科就被否决了。
于右任这个人选也不被汪精卫和胡汉民认可。于右任是陕西人,他对广东派和南京派两派之间的斗争,自己没有什么利益掺杂其间,所以喜欢讲一讲公道话。1928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就把于右任推出来主持党务,两个人合作的比较好。所以汪精卫和胡汉民觉得于右任这个人是蒋介石的心腹,于是也坚决反对他出来当总统。
第三个人选蔡元培。蔡元培这个人选比较独特。蔡元培也是个元老级的人物,当年曾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担任过教育长。后来他与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关系都不错,所以这次提名的时候,得到了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一致推荐。可是胡汉民却坚决反对,蔡元培这个人和自己没有什么渊源,如果把他选上去之后,有可能不利于自己。所以排除来排除去就只剩下林森。
2024-11-06 10:43:30
2024-11-06 10:35:57
2024-11-05 09:49:44
2024-11-05 09:45:15
2024-11-01 09:40:43
2024-11-01 09:44:02
2024-10-31 10:17:45
2024-10-30 11:30:00
2024-10-30 11:11:33
2024-10-29 10:10:42
2024-10-28 09:26:55
2024-10-28 0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