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制造有多强?看看贸易战后美国下场就知道了

近几年,越南、印尼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承担了一些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低端制造业,绝大部分人看到的表象是东南亚在抢中国的饭碗,但实际上是现代商业社会成本效率优先的竞争法则进行了全球化协作的必然结果。

所以这样一看就知道那些大厂为什么不把工厂放在拉丁美洲、非洲这些地方,就算低端产能也是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的周边。根本原因是因为哪怕商人想把工厂迁走,工人可以培训,基础设施可以搬运,但是这个产业链是搬不走的,否则这些产品做出来毫无竞争力可言。

今天的中国拥有这全世界最全的基础制造业产业链,不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而是源自于中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的长期战斗。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打造了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培训了整整一代的基础产业链工人。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之前积攒的制造业基础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形成了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个发动机组装制造,完整的工业化制造能力将中国带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宣布了四万亿大基建,购买了全世界最多的铁矿石,持续超越周期、超大规模的投资。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建成了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十二大干线机场,超过143万公里高速公路,全球第一,超过三万公里的高速铁路,成为全球唯一一个高铁并网运行的国家。

这些巨大的工程,是中国这艘巨轮上沉重的巨大飞轮,他们艰难而缓慢的启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飞轮开始转动,凭借着政府看似不划算的投资回报,以及疯狂的战略输出,点燃了商业要素的全流通,人的流通、物流的流通、信息的流通。

有了这些基础建设,经济创新才能源源不断的重组、突破、进化,我们应该注意到了,最近十年爆发出来的新物种、新巨头远远超过从前,如果没有超高效率、超低成本的底层基础设施,现在的某些公司崛起速度绝对不能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