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美国人对这些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很强硬:我们既不能让你们回国,又不能让你们好过。但凡好点的单位,都不收他们,除非你们先加入美国国籍,那一切自然好说!
无数一心想回国效力的学子,最终不得不放下硬骨头,向“面包”低头,选择改国籍。冯洪志不愿意,他不想将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无法面对父亲。
做了这样的选择,他就不得不去车间打零工。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哪怕是这样,冯洪志也一样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因为有真本事,冯洪志很快就成了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并一步步走上高管的位置。他用实力告诉身边所有华人:硬骨头和“面包”,是可以兼得的。
三:邓小平一语点醒他“冯洪志”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国人面前,是在中美关系缓和后。
1973年,冯洪志已经是56岁。当年跟在父亲身后的懵懂少年,已成了一个手握高新技术的高管。
2025-07-11 16:29:40
2025-07-11 15:06:52
2025-07-11 14:40:01
2025-07-10 16:55:55
2025-07-10 16:01:43
2025-07-10 16:17:36
2025-07-10 15:45:10
2025-07-10 15:52:48
2025-07-10 15:48:42
2025-07-10 14:46:55
2025-07-10 15:07:11
2025-07-10 14:53:42
2025-07-10 15:05:35
2025-07-10 15:09:59
2025-07-09 16:30:43
2025-07-09 16:16:41
2025-07-08 16:32:56
2025-07-08 16:28:33
2025-07-07 18:10:17
2025-07-07 1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