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泽东同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谈了什么?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弄清国土的石油资源情况是建国后的急迫任务。1953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看法。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和对中国地质条件的认识,坚决不相信中国“贫油论”,终于和石油部一齐努力,先后发现和开发了大庆油田等大型油田,到1963年底,中国石油基本达到了自给。1964年元旦,毛泽东请李四光到中南海看豫剧《朝阳沟》。开演前,毛泽东和李四光进行了谈话,说:“你们两部(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功劳。”

农业增产问题是毛泽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竺可桢依据他对中国天文地理研究的深厚知识积累,在各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发表了数篇关于农田水利、防治沙漠等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文章。1963年8月,他撰写的题为《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的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气温、降雨量和太阳辐射3个气象要素的特点,指出了增加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这篇文章很快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

因此,毛泽东在这个时间点约他们三位谈话,意义非同寻常。

增添攀登高峰的力量

毛泽东约他们三位的谈话内容,由于李四光和竺可桢分别于1971年4月和1974年2月因病去世,没有留下回忆资料。但是,竺可桢去世后公开的日记,有这方面的内容,例如∶“……我坐下正要问好,他就先说见到我关于《中国气候的几个特点》一文,并说农业八字宪法‘水、土、肥、密、种、保、工、管’外,还要加‘光与气’。他对于太阳光如何把水和碳氧二(二氧化碳)合成为碳水化合物有兴趣。”李四光的女儿在回忆其父的文章中,提到了这次谈话,说李四光曾告诉她:“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他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哪儿。”

2009年10月去世的钱学森,生前根据回忆,整理了与毛泽东的一段重要对话。《年谱》中毛泽东和钱学森的谈话内容,其依据就是出自这里。从这篇与钱学森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在研制成功中近程导弹之后,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从哲学的角度预见到反导的重要性。而钱学森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从科技的角度,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具体设计上。一个是哲学眼光,一个是科技眼光,均可堪称远见卓识。

菊香书屋谈话后,当年12月20日,李四光参加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又特地找李四光谈话,表扬了他用地质力学理论找石油的科学方法。李四光十分感动。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1966年后,他在继续找铀矿、找油田后,还开始了对地震的研究。1967年冬,他冒着严寒到野外钻机旁作试验。1968年春,他在参加国务院关于北京发生地震可能性的会议,力主不发预报,周恩来采纳了他的意见,事后证明李四光的判断是正确的。1969年5月,毛泽东在与李四光谈话时,请李四光整理一些他研究范围内的资料,供中央领导人阅读。不到一年,李四光终于完成了资料的编写,分别呈送给毛泽东、周恩来及其他中央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