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他曾反对毛泽东,晚年却说:我愿意做他的学生

极有可能。

所以在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以后,为了避免中国出现斗争分裂,毛泽东决定和苏联做切割,也就是割断和苏联的深层次联系,只接受工业项目和资金技术。

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大范围的讲,不要什么都学苏联啊,要学也要辩证的学,而且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经验等等。

具体到军队内部,便出现了“反教条主义”的动机。

所谓教条主义,就是不管苏联的精华还是糟粕,不管不顾的全部学过来,让人分不清解放军是中国军队,还是苏联军队。

刘伯承做为高级军校的校长兼政委,被中国和苏联的风波,推到风口浪尖上。

毕竟高级军校培养的都是将军,如果军校苏化严重,学员必然把“崇苏”的风气,带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所以军校是反教条的重点,而军校的重要又是校长刘伯承。

这是刘伯承落幕的大气候。

小气候则是个人纠葛了。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回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我们都承认彭大将军的战功和品德,但也得承认,彭大将军的脾气暴躁,有时候挺......跋扈的。

58年的反教条工作,彭德怀是具体操办人,在正常工作之外,不可避免地带入数十年来的个人恩怨,以及持续多年的土洋之争、游击和正规之争。

所以在中苏切割的大背景下,个人纠葛被无限放大,刘伯承被迫走上批斗大会的讲台,无奈的做了一番深刻检讨。

和刘伯承一起作检讨的,还有粟裕,扣的帽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刘伯承做检讨的时候,当年并肩作战的政委,已经是会议领导小组组长。

他站出来想保护刘伯承,说刘伯承同志工作积极认真,对组织是尊重的,今年66岁了,又有病,不要搞得太紧张。

不过在那种环境下,个人的力量太单薄,根本不足以对抗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