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万没想到周总理20年前布局,打赢了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了规模空前一场战略性决战——淮海战役。

国民党军方面参战部队:由刘峙任总司令的徐州"剿总"辖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以及第1(扬州)、第3(徐州)、第4(商丘)、第9(海州)、第11(青岛)、第12(新乡)"绥靖"区,加上从华中"剿总"转隶过来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总兵力近80万人。

我军方面参战部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辖7个步兵纵队,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辖1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实际由代司令员粟裕指挥),加上地方部队,共约60万人。

从兵力对比上看,国民党军略多于我军,而且装备精良,总体实力较强。为此,我军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分步歼敌:第一步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于淮河以北,随后再逐步歼灭其余部队于长江以北。

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部署7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向新安镇地区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发起进攻,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

对于国民党军来说,无论是考虑整个战局还是黄伯韬兵团自身安危,向西撤退到徐州都是最佳选择,不但可以保全黄兵团所部实力,而且可以集中各兵团兵力,与我军决战,届时将真正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