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粟裕的战神之路:两次机遇、一个仇敌

而且在大根据地之外,粟裕还有零散的小根据地,以及“白皮红心”根据地,也就是表面上是国民政府,实际上政府人员都在给粟裕做事。那时的粟裕不到30岁,我只能说一句佩服。小型根据地的战术,只能是游击战。原本挺进师的500人不懂游击战,粟裕就把他们分成无数小股部队,以3天为期限出去打游击,等游击队能适应3天的游击战强度后,再以5天、10天、15天为期限,让游击队出去练兵。

经过几轮练兵,粟裕的挺进师能在30几个县游击,生存空间就大多了。第二是战术锻炼。粟裕在国府的核心地区作战,国军的实力特别强,相比之下挺进师就有点寒碜,粟裕感觉游击作战不能硬拼,只能快速找到敌人的七寸,用最强的火力攻击,给敌人造成最大伤害之后迅速撤退。

而且在作战的过程中,必须用谋略,只要可以赢,什么谋略都能用。毕竟脑袋都别在裤腰带上了,还管什么仁义道德。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脑子快不快。所以粟裕总结了几条作战方法:以最小的牺牲换最大的胜利。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支配敌人,掌握主动。积极进攻,绝少防御。反敌人之道而行,竭尽欺诈之能事。

一切作战行动必须迅速,犹豫就是等死。看到这几条作战方法,你就知道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粟裕的游击战争经验,无限倍放大而已。林彪用兵谨慎,是常年保卫中央机关,必须谨慎。粟裕用兵奇谲,是常年在敌后作战,不能不耍诈。如果粟裕和林彪一样用兵谨慎,在电视剧里活不过第一集。第三是政治水平飙升。刚到浙江“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粟裕就发现一个问题,继续和以前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土豪,虽然可以缓解暂时的困难,但不利于和其他阶层合作。

挺进师是一支孤军,想在浙江生存下去,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敌对力量,想方设法壮大自己的力量。粟裕的想法,恰恰是中央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到1937年9月的时候,国共两党基本谈妥合作意向,粟裕在浙江南部的游击根据地,消息很封闭,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化。但是根据地附近也有消息,说共产党投降红军被收编了。粟裕一听就明白了,共产党不可能投降的,肯定是战争结束国共合作了。

于是他派部队化装成国军,到龙游县溪口镇问镇长:“我们在山区剿匪,现在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要给县长打电话了解情况。”电话打通,县长告诉他们:“国共已经合作了,不用剿匪了,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开拔抗日了......”粟裕在山沟沟里,凭几句传言就判断出世界的变化,你说是不是实践出真知吧。三年游击战争,粟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在敌后战场活下来,还把自己打磨成一柄杀人的利剑。如果说长征是毛泽东的炼狱之路,那么三年游击战争就是粟裕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