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邓公第三次出山,抓了一手烂牌却打得无比精彩

为了改变贫穷面貌,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生命线,不让政治因素干扰。

因为他很清楚中国的国情,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认为:“承认落后就有希望,道理很简单,起码有个好的愿望,就是要干,想出好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干。”

他从不说“厉害了”,而是坦诚跟西方的巨大差距。

1978年10月,他在会见德国新闻代表团时说,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

他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也够俗——因为跟美国关系好的(日、韩、新加坡、台湾等)都挣大钱了。这是小商贩的逻辑,却也是俗人的真理。

邓公不好大喜功。为了改变贫穷状况,他不提“赶超”,不高大跃进,不铺摊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

他深知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当时中国一切都落后,但最落后的是教育和科技。他1975年临危受命,主持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恢复,选择的突破口正是教育和科技领域。

第三次出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高考。

他主持第一次科技大会,说出一个精辟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得主保罗.罗默,用严格的数学模型证明了邓小平的这个著名论断,可算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