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主席预想的首都不是北京,竟是这座遥远的冰城

为定都北平提供良好的城市设施

1948年11月底,平津战役打响。实现北平和平解放,保护好古都文化,保全未来新中国首都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工商业设施,成了新中国定都北平的关键环节。毛泽东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密切地关注着平津战局的发展变化,频频给平津前线部队发来电报,要求倾力保护好北京大学等文物古迹和文化教育机关。1948年12月13日6时,毛泽东给平津前线司令部发来指示,要求“注意攻城部队及卫戍部队的纪律事项”。12月15日凌晨,毛泽东再次致电平津前线司令部:“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

至1948年12月17日,北平城郊地区基本解放,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攻城大战一触即发。是日晚18时,中央军委给平津前线司令部发去由毛泽东起草的电报,要求前线部队“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1949年1月16日18时,在等待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做出和平抉择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再次致电平津前线司令部,明确规定不得已攻城时要精密计划,确保北平城内的文化教育机关不受损失。

毛泽东深知,对文化古都北平来说,攻城作战时的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造成令人遗憾的损失,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然是上上之策。在毛泽东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下,在平津前线部队的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下,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劝说和促进下,傅作义最终同意和平解放。一座完整无损的古都,为定都北平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