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闻 > 正文

邓小平解释当年为何不起身迎接毛泽东?

讨论过程中,有很多组要求把粉碎“四人帮”以后这段补写上去。邓小平认为,看来,这段势必要写。

决议起草小组再作大的修改。

3月18日,邓力群、吴冷西到邓小平处汇报了胡乔木对决议稿的一些意见,邓小平说,决议稿的轮廓可以定下来了。邓小平认为,建国头7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文化大革命”前10年,也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他提出,关于“文化大革命”这部分,要写得概括。

邓小平还表示赞成胡耀邦关于决议稿写出后多听听老干部、政治家,包括黄克诚、李维汉等同志的意见。

3月底,决议草稿又送达中共中央52位主要负责人征求意见。

陈云也对决议的产生做出了贡献。先后作了四次讲话。他提出,在讲到关于建国以来的32年中间的错误时,一定要写得很准确,论断要合乎实际,要把它“敲定”下来;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把毛主席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就更能说服人了。要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无可比拟”的。要把国际上对我们的帮助“如实地、适当地写上去”。

陈云关于在决议中增加前28年历史的回顾的意见,邓小平说:“这个意见很好,应该写进《决议》中。”后来,在正式成文的《决议》中就写了“回顾”部分。有了这部分,就可以全面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陈云还就此事又与邓小平交换了意见。

3月24日,邓小平专门去看望陈云,这两位老人就决议稿交换了意见。陈云对决议修改稿又提出了两条宝贵的意见:第一,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60年。这样,毛泽东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第二,建议中央提倡学习,重点是学习毛泽东的哲学著作。

陈云的上述意见,在3月26日,很快由邓小平转达给起草小组。同时,邓小平要求,历史决议中关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要写得更丰富,更充实。结束语中也要加上提倡学习的意思。

4月7日,邓小平和邓力群谈话,谈了他对“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问题的意见:第一,要承认八届十二中全会、九大的合法性,“文化大革命”中间,我们还是有个党存在。第二,“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决议起草小组根据50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老同志的意见再修改出一稿,提交5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0多人讨论。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说明了在决议起草之初就提出的三条基本方针要求,以及坚持这三条方针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心是两个问题,1个是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还是错误是第一位?第二,我们32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前10年,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团,还是光明是主要的?”历史决议这个文件要尽快拿出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为了要早一点拿出去,现在的办法,就是开政治局扩大会议,70几个人,花点时间,花点精力,把稿子推敲得更细致一些,改得更好一些,把它定下来,定了以后,提到六中全会。设想在党的60周年发表。

根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结果,把各种好的意见大概有好几十条都吸收进去,决议稿又作了很多的修改,从原先的2.8万字增加到3.2万字。由政治局通过,提交六中全会讨论。 在中央全会开预备会的同时,还请了民主人士和参加政协工作的党的一些老干部来讨论决议稿,并且在北京的1000多名高级干部中征求意见。其中也吸收了他们的一些意见。比如说,原来讲“文化大革命”主要讲打倒所谓“走资派”是错误的,在政协讨论中,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就提出来,对知识分子当作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来打倒,这也是重要的问题。这个意见后来也被采纳了。

6月22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举行预备会议,对决议稿进行第四轮大的讨论。讨论一共进行了8天,又吸收了实质性的意见差不多将近100条,并且又增加了3000多字。

邓小平再次谈了他对《决议》稿子的看法,指出: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核心问题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稿子的分寸是掌握得好的。我们这次要强调恰如其分。在前一段时间里,对毛泽东同志有些问题的议论讲得太重了,应该改过来。过去有些问题的责任要由集体承担一些,当然,毛泽东同志要负主要责任。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头2年的问题,在决议里面要写上华国锋同志的名字,指出他的错误,这对于全党、对于人民有益,有好处,对华国锋同志本人也有极大的好处。这个决议起到像1945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我想,现在这个稿子能够实现这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