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从未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什么“福荫”,相反,他严格地管教着孩子们。他的儿子、孙子一直在基层工作。做为朱德的妻子,康克清也像她的丈夫一样,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着清廉俭朴的作风。1976年,朱德逝世后,康克清遵照朱德的遗愿,将他们多年积蓄的两万元人民币作为朱德的党费郑重地交给了党组织。
朱德和康克清都是农民的后代,始终保持着淳朴的作风。他们身为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却始终心系人民,关心群众的疾苦。康克清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社会活动频繁,而她却常常穿着那件早已褪了色的蓝布上衣,出现在各种场合。当她得知江苏、安徽一带遭受洪灾后,立即将自己的鸭绒被和毛毯捐献给灾区人民。
20世纪60年代,康克清曾在朱德寿诞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她对几十年的生活伴侣和革命同志的深刻认识。她在诗中写道:
雄图壮志依然在,
任重致远永不歇。
学诗学书学理论,
忧国忧民忧建设。
海量宽宏唯忘我,
平易近人众心悦。
奋斗一生服从党,
高龄犹勉共产业。
回忆起和朱德共同生活、战斗的岁月,康克清写道:“缅怀朱老总,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他一生的最后10年。那10年,党和国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都处在忧患之中。朱老总正是怀着难以言喻的深重忧虑,于1976年7月6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而又正处在劫难中的人民。”
在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朱德,一个人民军队的奠基者,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却被扣上了“大军阀”、“大野心家”、“老右倾”等莫须有的“罪名”。康克清也受到了冲击。但是,他们面对着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诬陷和迫害,始终泰然处之。他们坚信“历史是公正的”,终有一天,人民会把这伙野心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1967年夏秋之交,康克清正在接受批判,林彪、江青一伙把康克清说成是“走资派”,“17年执行的是修正主义路线”。康克清感到有口难辩,思想上很难接受。回到家里,她忧心忡忡地对朱德说:“现在,你成了‘黑司令’,我成了‘走资派’,往后还不知要成什么样呢。”朱德充满信心地回答说:“只要主席在,恩来在,就没有关系,他们最了解我。你也不要怕,‘走资派’多了也好,都成了‘走资派’,就都不是‘走资派’了。形势不会总这样下去的。”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