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漫话 > 正文

我军历史上都有哪些“老虎团”?现在都在哪里?

英雄虎胆勇克车桥

1944年3月,为了壮大抗日力量,迎接抗日大反攻,师首长粟裕、叶飞决定发起车桥攻坚战役。车桥由日伪军500余人驻守,有钢筋水泥结构的坚固碉堡56座,再加上土墙、深沟、铁丝网三道工事,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敌人吹嘘“固若金汤”,新四军妄想攻占,势比登天。师首长决定由三旅七团担任主攻,一旅一团、十八旅五十二团等部阻击来自淮安、淮阴的敌人增援部队。粟裕司令员对七团首长说:“你们一定要完成这个艰苦任务,敌人就是筑成了铜墙铁壁,我们也要砸开它!”彭德清团长说:“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攻下车桥!”车桥攻坚战,从3月4日晚10时到6日凌晨2时结束,经过28小时英勇苦战,突破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坚固工事,攻下敌人坚固的地堡、高堡53座,歼敌461人。当时,部队缺乏火炮和炮弹,攻坚难度不言而喻。打得最出色的是担任七团主攻连的三连突击队。

三连突击队战前苦练了攻坚战斗的各种本领,在连长刘兴和指导员严安林的率领下,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非常利索地突破敌人三道外围工事,插入敌人心脏之地,向全镇的制高点——一座三层楼高的大碉堡展开强攻。这座高堡结构很坚固,刀枪难入。由作恶多端的汉奸、地痞、流氓组成的铁杆特工队据守,气焰十分嚣张。突击队喊话缴枪,他们就用步枪、机枪、手榴弹尽数打来,用密集火力压住突击队。突击队从正面进攻多次,均未得手。刘连长命令用火攻,突击队员将火把投向碉堡门,但碉堡门被厚厚的铁皮包着,火攻又不成功。刘连长灵机一动,就派一个战斗小组从西面沿着护城河摸上去,隐蔽地攻击碉堡,这就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陈福田单枪匹马,乘敌人不备,摸到碉堡根下,又绕到碉堡的死角,这儿刚巧靠着土城。他跃上土城,用十字镐在碉堡墙边刨洞,作为脚蹬,顺利爬上三丈多高的碉堡顶。他又用十字镐在顶上狠刨一个洞,一连塞进三个手榴弹,轰!轰!轰!三声巨响,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死伤惨重,喊爹叫娘。不得了,新四军的天兵天将来了。敌人发出哀求:“别打了,别打了,我们缴枪!”从枪眼里纷纷扔出他们的枪支。

车桥周围的曹甸、蚂蚁沟、陶家林、望直港等12个据点的日伪军,军心动摇,相继仓皇逃跑。车桥之战,拉开了江苏敌后战场抗日大反攻的序幕。

八年抗战,新四军第一师威名赫赫的“老虎团”,转战大江南北,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歼灭日寇1176人,伪军7390人,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新四军军史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4、胶东八路军十三团

1943年春,胶东部队进行大规模整编,许世友调同为红四方面军的聂凤智任13团团长。聂凤智是湖北人,出身贫苦,13岁举着红缨枪参加了黄麻起义,第一次穿上棉衣还是长征到了延安以后。抗战后,聂凤智来到胶东地区,先是担任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为军区培养营、连、排级的军政干部,后来一直在许世友的手下进行对敌作战。

聂凤智有着高超的战役指挥智慧。他不仅指挥部队炸掉了号称日寇“鲁中第一堡”的青烟公路栖霞县蛇窝泊村大碉堡,端了大汉奸赵保原在莱阳的万第老窝,拔掉了莱西马连庄、水沟头等许多据点,还组织发明了打碉堡跨壕沟用的“活络撑脚桥”,被推广到了整个胶东部队和山东军区。

13团原本就是胶东军区的一支骨干,在聂凤智的率领下成了胶东军区战斗力最强的“老虎团”,聂凤智被称为“老虎团的老虎团长”。13团的官兵很自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战士们就把三八大盖枪拍得当当响:“13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