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古代 > 正文

刘备一生的重大悲剧:悔恨“联孙拒曹”有始无终

可见孙权并未趁人之危以报复,而是谦恭地“令诸葛瑾报”,派“和事老”再一次表达了“更寻盟好”的姿态。照常理说,这正是恢复执行“联孙拒曹”战略的良机。事情却再一次逆转,而向危险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孙权没有计较赵云“截江夺斗”等以往的老账,为了“更寻盟好”,有了大动作。《关羽传》: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辱骂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此事责任也不全在关羽,刘备本人当初对联姻之事以决绝收场,对关羽影响极大,如果同意将女儿许配孙权之子,无异与刘备步调不一致也。当然,关羽也可婉拒而不“辱骂其使”,但就关羽之性格而言,如此辱骂使节,乃是必然的。

关羽对孙权之态度基本上与刘备保持一致,比较粗鲁专横,刘备也不可能劝阻。刘、关二人,一为蜀汉政权领袖,一为与东吴唇齿相依的、荆州地区(后来应是狭义的荆州)实际统治者,对两桩婚事都以交恶结束,蜀汉与东吴之友好自然难以实现。“进妹固好”失败了,“更寻盟好”又成为泡影,孙权在痛苦中反思,结果听信了吕蒙的计谋,开始麻痹关羽,最后将其消灭。站在东吴统治者孙权的立场思考,似乎也可理解。

关羽的被害,对刘备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成为莫大的仇恨,而且企图立刻报复,不冷静至极。本来把曹操作为主要的敌人,随着形势的变化,把孙权作为主要的敌人了。“联孙拒曹”的战略就此成为历史而不复存在。于是倾力沿江东进,在战术上又屡犯错误,被东吴名将陆逊所击溃,羞愧交集,病死于白帝城。临终之前,刘备虽并未明确反省执行“联孙拒曹”战略有始而无终之错误,却也未将错误与失败之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仍不愧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