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地域方面,中苏边界冲突的扩大促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来的“中国是挑衅者”这一判断。
如果苏联是挑衅者并对中国进行全面入侵,显然,一个完全被削弱的中国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可是如何利用当前中苏分歧,却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7月3日,尼克松指示基辛格,就当前美国如何从战略上利用中苏分歧进行分析。指令要求从美、中、苏三角关系的角度探讨中苏分歧的广泛意义,特别是对一旦中苏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可能的对策进行分析,此外也要研究当前在中苏持续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可能的对策。
其次,中苏边界冲突的核因素加速了中美缓和。
早在中苏边界冲突刚刚爆发时,便出现了苏联打算攻击中国核设施的流言。针对这一时期的流言,8月12日,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了关于中苏关系的国家情报评估,特别对苏联企图攻击中国核设施和导弹设施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极小,而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指出苏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基辛格后来对此作出评论:“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
按照尼克松7月3日的指令,除了组建以副国务卿理查森为首的特委会来完成这份报告以外,基辛格也请求兰德公司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亚伦·怀廷提供对美国如何从战略上利用中苏分歧这一问题的看法。8月16日,怀廷连夜赶写了一份题为《中苏敌对及其对美国政策的启示》的报告。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31:22
2024-11-13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