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2日,86岁的郭沫若在北京去世。
临终前,他还引用宋代刘学箕的《贺新郎·往事何堪说》中“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句作为遗嘱。
对于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他而言,往事也确实不再回首。可人们常说盖棺定论,我们也并不能免俗,对于郭沫若——这位中国近现代文坛上举足轻重的大家自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在当时对郭沫若的评价上却出现了争议。
至于原因人所共知,无非就是虑及郭沫若的一些陈年往事罢了。不过就在郭沫若去世七天后邓小平却为争论选择一锤定音,他将郭沫若悼词中“伟大”直接改为“卓越”,这也算是定调了郭沫若的一生。
私德有亏 公德无量1892年,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的一个地主之家。家中条件优渥,对于他的教育培养自然不在话下。他也在年少之时便接触到了有别于传统的新式教学。
1906年春,14岁的他考入乐山高小,在这里品学兼优的他开始接受了民主思想。然而,次年便因为反对专制被开除,后又因参加罢课相继被处分、开除。
1913年,21岁的郭沫若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