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打压不成就捧杀,美劝中国弃巴投印,包藏祸心

1962年10月20日,震惊世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

面对不得不自卫反击的解放军,蓄谋已久的印军精锐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战斗意志,刚与解放军短兵相接便一溃百里、屁滚尿流,不仅打破了负重奔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更跑出了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以至于解放军的炮兵差点儿误伤了势如破竹的前方友军。

中印战争的一边倒,彻底打断了印度的脊梁,葬送了其大国崛起的希望。同时深深鼓舞了诸多苦印度久矣的南亚国家,尤其是巴基斯坦,从此中巴关系迅速升温,“双面打印”的局面逐渐形成,为后来的“3D打印”、“4K打印”等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印战争后,虽然差点儿成为亡国之君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胆战心惊中郁郁而终,但印度却从未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反而擦干屎尿,再次出发,急速奔走在对抗中国的道路上,并一再表示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

印度“与邻为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与新中国交恶的美苏两国。虽然相比于苏印两国“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关系,美印关系一度相互膈应,毕竟尼赫鲁要的是第三世界领袖的头衔,美国也鄙视与苏联暗通款曲的印度。

但一场中印战争,却让美印两国“心心相印”,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当印度被打得满地找牙,美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除了给印度运来大量武器,脑洞大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还下令航母驶向孟加拉湾,为印军摇旗呐喊,为美印关系的火热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问题是,相比于美国,苏联拉拢印度明显更有诚意,毕竟苏联一直走“走向印度洋”的愿望,印度又是印度洋沿岸的大国,而印度为打造反帝国主义人设,也刻意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于是苏印两国一拍即合,冷战时期的美国拉拢印度基本没戏。

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国际形势也风云突变。因为没有了苏联的制衡,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国际社会上蹿下跳、翻云覆雨,战争等动荡此起彼伏,印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印度一直有一颗“有声有色”的大国雄心,于是在那风云激荡的1998年,印度突然进行了一连串核试验,并高调宣布成为拥核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