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华野越打越多,粟裕要“感谢”一位中将

淮海战役前,华东野战军已经解放了江苏、山东和安徽等省的广大地区,并在解放区深入开展了土地改革。土改翻身后的解放区人民,积极响应“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号召,把参军视为最光荣的行动,涌现出许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和“兄弟相争”等动人事迹。66天的连续作战中,各军区共为前线升级补充了10万以上的新兵。仅鲁中南区就动员了36000余名青年参军,还调集地方武装组成了4个补充团开赴前线,及时补充主力部队。此外,山东的胶东、渤海和江苏的苏北、苏中等军区,也抽调了12个团的地方部队补充野战军。以两广纵队为例,战役前有5513人,战后统计的各类减员人数有2585人,但战役以来增加的人数达到了3148人。这里面,增加的人数多为调拨的解放区新兵,达2832人。截止1949年1月15日,两广纵队的总人数为6076人,无疑使越打越多。

同时,基于济南战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华野在淮海战役尚未正式打响的时候,就做好了补充国民党俘虏兵的全面准备。结合我军前一阶段“新式整军”的基本经验,首先进行思想改造。为了更好地去做“新解放战士”的思想工作,华野政治部编印了《新参军战士、新解放战士的政治工作手册》,各级党组织建立了“政工办公室”或“政工指挥所”,把思想改造工作带到战壕里,机动灵活地展开各种政治思想活动,开展强有力的火线政治攻势,使得他们的思想迅速、彻底地改造,更快地投入战斗。以至于出现了上午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士兵,经过思想教育工作,下午就可以作为“新解放战士”补充到解放军连队参战的情况。随着战斗的进行,华野政治部指示各纵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新解放战士”到连队而不受限制,有些连队“新解放战士”已占到了80%,“在侦察和通讯人员中亦有不少新俘虏成分”,所以各纵队在人数上是越打越多。以华野陶勇的4纵为例,其12师在战役开始时有7697人,战役中伤亡了3830人,占到了原总人数的50%,但战后这个师却拥有10505人,队伍得到了极大地壮大。

若要论起对“新解放战士”的补充,主要应感谢黄百韬和他的第7兵团。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即以歼灭第7兵团为目标。而黄百韬在战役前后一系列的失误,无疑给华野带来了“神助攻”。

华东野战军各部于11月6日晚开进接敌,到11月22日在碾庄全歼第7兵团,持续16天的战斗中,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华野伤亡了49000余人,甚至出现了“不少连队一个班只剩下一两个老战士”的情况。华野惨重的损失,一度使粟裕在兵力调度上捉襟见肘,粟裕甚至将文工团等单位干部都补入作战部队。如参加碾庄围歼的陶勇4纵伤亡了5000/6000人之多,聂凤智9纵队伤亡更高达7,000余人。就在此时,第7兵团被俘的8万多人,经过思想改造和教育之后绝大多数人成了解放战士,一下子便成了华野战斗伤亡补充的最大“生力军”。同样是补充进来的兵员,无疑来自第7兵团的”新解放战士“无论在战斗技能还是战场经验上都远胜于来自解放区的新兵。这对华野而言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战斗力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