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华野越打越多,粟裕要“感谢”一位中将

在徐州“剿总”指挥的这些部队中,以第2兵团和第12兵团最具战斗力,这也是整个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所依赖的两支中坚力量。

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下辖熊笑三任军长的第5军、舒荣的第12军、高吉人(后是邓军林)的第70军、余锦源的第72军、邱维达的第74军和谭心的第116军,再加上张荣甲的骑兵第一旅和由原独立旅改编的第44师,共6个军16个师又一个骑兵旅。其中,第5军和第74军位列国民党军队中的“五大主力”,第70军为第5军扩编出来的部队,3个军的战斗力都属上乘,尤以第5军为最。然而第5军所属的第45师是由汪伪政权的伪军改编而成,第12军和第72军原分属东北军和川军,都是由曾经被歼灭的残部收编而来,这使第2兵团的战斗力打了很大折扣。

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是直接归属南京国防部直接指挥的,在淮海战役进入中局才从河南驻马店驻地开拔加入战团的。下辖覃道善任军长的第10军、熊绶春的第14军、杨伯涛的第18军和吴绍周的第85军,计4个军12个师。这个兵团中,第18军位列国民党军中的“五大主力”,清一色美械装备;第10军为第18军扩编出来的部队,清一色日械装备;第14军和第85军也都是中央军精锐。不过,第14军所属的张用斌的第83师并未参战,潘琦的第10师和吴绍周的第85师又各有一个团留守武汉。这意味着第14军真正参战的只有4个团,连一半兵力都没有。同时,第85军所属的第216师是新近成立,也只有一个团在副师长率领下参战,同样并不完整。第12兵团的实际参战兵力约为10万人。所以,战力强大的第12兵团实际可以依靠的只有第10军和第18军。由于国民党高层复杂的派系之争,使得该兵团成立之初兵团司令一度难产而最终充满争议,使得整个部队中的团结极为不好。

与前述两个兵团相比,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是开战之初编制最为庞大的一个兵团,但实际内部派系极其复杂。其中陈士章的第25军为黄百韬基础部队,在兵团中最具战斗力;其余如王泽浚的第44军属川军,而陈章的第63和刘镇湘的第64军属粤军;周至道的第100军源于李天霞的第83师,属中央军、全副美械装备,不仅与黄百韬没有丝毫的渊源,而且早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就与25军产生了嫌隙。这导致无论是在军令的畅通还是行动的协调默契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第6兵团(司令官李延年)和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虽然同属中央军,不过第6兵团由原第9绥靖区改编,可以理解为地方军改编为野战部队。两个兵团实际参战兵力为8个军、20个师,合计约为10万余人。

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下辖胡临聪的第41军和汪匣锋的第47军2个军、共4个师。尽管孙元良是黄埔出身、是蒋介石的嫡系,并且有其叔孙震的支持,但由于上述2个军有川军的渊源,所以孙元良对兵团的掌控实际上并不牢固,其参战兵力合计约为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