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华野越打越多,粟裕要“感谢”一位中将

第1兵团(又称粟裕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下辖叶飞(因病未能参战)任司令员的第1、孙继先的第3、陶勇的第4、王必成的第6、张仁初的第8、宋时轮的第10纵队,计6个纵队15个师,是华野所辖各部中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华野“六大主力”纵队,有5个隶属该兵团,囊括了粟裕全部嫡系,即所谓“叶王陶”部队(1纵司令员叶飞、6纵司令员王必成、4纵司令员陶勇),擅长运动战和打穿插,战果最大。

第2兵团(又称山东兵团、“许谭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有“强弱结合”的意味,下辖成均的第7、聂凤智的第9、周志坚的第13和袁也烈的渤海纵队,中坚是聂凤智的9纵,战斗力强,完成任务坚决,发挥作用大。

第4兵团(又称苏北兵团、“韦吉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委陈丕显)的基础是战斗在苏北的新四军部队,编有滕海清的第2、胡炳云的第11和谢振华的第12纵队,主战华中敌后,策应山东和中原战场。

此外还有野司直属的两广纵队(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委)、第三十五军(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委)和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刘述周任政委)。其中两广纵队的前身是北上的东江纵队,虽有纵队名义但只编有3个团,兵力较少。第35军由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部整编而成,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时奉调参战。特种兵纵队以炮兵为主,下辖6个团即炮兵1、2、3团、骑兵团、工兵团和坦克大队。

华野的炮兵除特种兵纵队所辖的3个炮兵团以外,还有9个纵队的炮兵团、5个纵队的炮兵营以及山东兵团和胶东军区的炮兵团,共14个炮兵团又5个炮兵营。战前共编有美式或日式105榴弹炮51门、75野炮28门、75山炮220门、重迫击炮38门,合计大中口径火炮337门(不含小炮及战防炮、掷弹筒)。此外,在装甲兵方面,特纵编有一个坦克大队,拥有各型坦克21辆,但实际参战的仅有第1中队的4辆美式坦克和侦察班的两辆日式轻型坦克。在战役中,该中队多次支援步兵作战,发挥了一定作用,还修复和“收编”了国民党军遗弃的7辆坦克。

强大的纸面实力:国民党参战兵力汇总“据事后了解,南京政府国防部在淮海战役之前,曾由何应钦召集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方针。但对守淮有两种不同的方案:第一案,徐州“剿总”除以一至两个军坚守徐州据点外,将所有陇海路上的城市放弃,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与共军决战;第二案,是退守淮河南岸,凭河川防御,待共军攻击顿挫时,机动转移攻势,击破共军。研究结果,决定采纳第一案。---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 1983年6月

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方面负指挥之责的是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参战兵力前后有8个兵团(绥靖区)、31个军、78个师又17个独立团和1个空军大队。又因临时组建了3个军7个师。因此累计参战番号达到了34个军86个师。如果从纸面上来看,参战的国民党军的总和加在一起确实有80万之众。不过,这仅仅是纸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