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李云龙还是那个李云龙,旅长早就不是那个旅长了

国军原本的编制中,很多地方部队是没有旅这个编制的,但是在1936年整军的时候,按照德国的方式整编部队,形成了抗战开始的时候国军的编制,也就是一个军下辖三个师或者两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或者三个团。

但这时候国军的编制体系非常混乱,除了师和军之外,上面又叠床架屋地设置了军团、集团军甚至还有兵团,再往上才是战区,战区之上就是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了。所以,在红军按照国军编制改编的时候,就被改编成了三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团,上面设置八路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这也就是八路军这个称呼的来源。

举个例子来说,徐州会战时第五战区下属部队包括集团军,还有汤恩伯的十七军团,在之后分路撤退的时候,又编组了几个兵团,薛岳担任第一兵团总司令,指挥南线部队。汤恩伯军团下属关麟征的五十二军,五十二军下属郑洞国的第二旅,每个旅又有三个团。这样,战区的作战命令层层下达,非常麻烦。

到1939年之后,国军再次进行了整编,撤销了军团建制,也撤销了兵团的建制,在军以下最大的变化则是撤销了旅这个层级,师以下统一编组为三个团的建制。比如远征军第一期部队第五军,下属200师、96师和新22师三个师,每个师下属三个团。200师师长戴安澜,副师长高杰人,原本旅一级的军官邱维达则担任步兵部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