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九大司令俯首帖耳令出必行,陈毅被严重低估了

陈毅在华野的地位有多高?似乎一直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世人一提陈毅必然想到粟裕,进而会下意识地认为华野的胜仗都是粟裕指挥下打出来的。

粟裕大将固然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但若说胜仗全是他的功劳也不尽然。在深入剖析陈毅元帅在华野无人可比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段毛泽东和粟裕“背后”决定陈毅去留的经典历史。

一、毛、粟“背后”决定陈毅去留

1948年4月,粟裕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在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粟裕与阔别了17年之久的毛泽东重新见面了。毛泽东听说粟裕来了,亲自走出大门迎接,两人的手用力握在一起。

毛泽东仔细端详粟裕,1931年粟裕率军北上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此时他年过不惑,脸上也爬上了不少皱纹。但与当年不同的是,那个略显稚嫩的年轻人,此时已是威震海内、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

毛泽东不胜唏嘘感慨,但更多的是欣慰、高兴和欣赏。两人推心置腹谈了许多事,回忆当年、对照当下,倍感命运之曲折离奇以及前途之光明美好。然而就是在一片高兴、融洽的气氛中,令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两人重逢后他第一次向粟裕当面下达的重要决策,居然被粟裕坚决顶了回来。

这项决策,就是要把陈毅调离华野,让他到中原局去,而让粟裕独力承担华野的重任。

说明白点,就是让粟裕接替陈毅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这是中央对粟裕的无比信任,也是粟裕征战多年应得的待遇。然而令毛泽东大出意料的是,粟裕立即斩钉截铁地表示:坚决不行,华野离不开陈军长!

毛泽东也很坚定地坚持说,这是中央已经研究决定的,陈毅要到中原局当第二书记,分担刘伯承、邓小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