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出身杂牌军的中将,粟裕为干掉他,6次派猛将

1948年11月22日晚上,碾庄一带的枪炮声停歇,在收到各个部队汇报的胜利消息后,粟裕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

粟裕戎马一生,历经战事无数,鲜有敌手,但碾庄一役,却打得让粟裕大将都心惊肉跳,神经高度紧绷。

战后粟裕大将心有余悸地说道:“若双方兵力相等,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对于待人温和谦逊,但打起仗来自信无比的粟裕来说,这句话堪称是对国民党将领的最高评价,而获此“殊荣”的,却是杂牌军出身,一路拼杀成为蒋介石嫡系的黄百韬。

黄百韬,原名黄新,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天津。黄百韬不像蒋介石的大部分嫡系那样,是黄埔出身,他的身上,有着所谓“杂牌军”的标签。

黄百韬早年时在北洋军阀李纯手下做传令兵,这个起点很低,但他靠着个人能力,得到李纯的赏识。

李纯觉得这个年轻人可堪大用,便起了培养拉拢的心思,不仅把心爱的婢女许配给黄百韬,还让他到自己主办的金陵军官教导团进修。

这个讲武堂性质的军校让黄百韬摆脱了草根的出身,但还是远不能和黄埔军校相比,黄埔毕业的学员在老蒋的嫡系部队里都直升营长、团长,但黄百韬只是在一个末流部队里从排长做起。

良禽择木而栖,黄百韬觉得自己一身抱负无处施展,便有了“跳槽”的心思。正好奉军的大军阀张宗昌打了过来,而且他还是黄百韬在金陵教导团时的团长,有了这层关系,黄百韬心无负担地投靠了张宗昌,并一路从营长做到旅长。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北伐大军的攻势下,张宗昌节节败退,黄百韬再次“跳槽”,投靠了风头正盛的蒋介石。

不过,蒋介石对待这些前来投靠的杂牌军军官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兵要留下,权要拿走。

这是因为蒋介石瞧不上这些杂牌军出身的军官,又担心他们作乱,所以便解除他们的兵权,给个闲职意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