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1日,上海北闸,一名死刑犯即将被执行死刑。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名唤朱大同,他被国民党定的罪名则是“通敌叛国、投降日寇”。眼见如此罪名,围观的民众也是群情激昂,纷纷拍手叫好。“杀得好!”“卖国贼!”“狗汉奸!”之类的骂声也是不绝于耳。
可面对民众的辱骂以及即将到来的行刑,这个“汉奸”朱大同却毫无惧怕之意,有的却是昂首大笑。在这份笑容中似乎更透着一份诚挚、坦然、喜悦。
而这样“诡谲”的一幕也被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看在眼里,他快速地摁下相机快门记录了下来。
就在朱大同被处决后的第16天,三野实现了上海的解放,随后三个多月后新中国成立。可令很多人“意外”的是,朱大同这个被定义为“汉奸”的人物,非但没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反而还先后两次被追认为烈士。
那么为何朱大同的身份认定上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差异呢?朱大同又凭借什么能够获烈士称谓呢?
1907年,朱大同生于安徽萧县朱庄村的一户农民家庭。生逢乱世,又是农民家庭,家中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不过朱父倒是十分开明,这也让朱大同自幼便能在私塾接受教育。而也正是这一阶段的教育,让朱大同有了不仅能够谋生的能力,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就在中学辍学后,朱大同也成为了当地的小学教员、训育主任。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身处教育一线,也让朱大同在考入徐州第七师范学校后接触到了马克思思想,并最终做出了入党的决定。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