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揭开大清王朝灭亡最真实内幕,远不是那么简单

咸丰一下旨,厘金制度风行全国,结果搞过了头,“举凡一切贫富人民自出生到死亡,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课之列”,也就是说,从摇篮到坟墓,大清的老百姓,凡是做点小买卖的,不论穷的富的,都被征了厘金,如米捐,房捐,船捐,茶捐等。

在运送商品的物流路程上,各地官僚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厘卡,过一次征一次,一路上要交十几次,往往到了目的地,这单生意也没啥赚头了,由此搞得民怨沸腾。

湖广总督张之洞——我的沧州老乡,深谙厘金恶政之危害,下决心整顿,共计裁撤29个厘卡,所有货物只收一次税,以后沿途经过多少关卡,都不用重复征税。张之洞还设计了一种四联统捐票,每个湖北或进入湖北的商人都发一个,分作收执、查验、缴核、存根四联,商人自己一张,第一次查验留一张,厘局填票后上缴总局一张,局里备案再留一张,各个环节都有查验,谁中饱私囊,谁吃拿卡要,一看便知。

可惜,张之洞此举,动了太多大清官员的奶酪,根本无法全国深入推行,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关税厘金占清朝财政收入总额的一半还多,传统的田赋则降至33.8%。最终,厘金制度带来的苛政,成了清政府饮鸩止渴的毒药,亦成为压垮清朝的最后稻草之一。

货币

当下,中国的人民币相当坚挺,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假以时日,有望与美刀一较高低。但回顾历史,清朝时的货币,却一言难尽。

清朝以白银为硬通货,如果你下馆子,来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熟牛肉,问店小2三两银够不够,店小二可能还真做不了主。

为了估算银锭,清朝设置了公估局,但只能鉴定一两以上的银两,一两以下的碎银不被纳入鉴定范围。在交易时也不会细看,这给了一些奸商以机会,用低成色银两冒充高成色,用私铸银两代替官制银两,使得清朝的平民消费者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