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最吝啬”亿万富豪去世,为国人留下巨额遗产

他说:“当初没能继续学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我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发达。”

“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而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怎么能把这个“包袱 ”变成财富?我认为就是办好教育,中国希望在教育!”于是,在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这是他全部财富的80%!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他说:“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

他给几个儿子立下规定,必须将田家工厂利润10%用于公益。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对教育事业的捐助中,在香港,他捐赠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累计数十个项目。1984年,他还为,中国台湾捐出新台币五千万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并在海外3所大学设立奖学金,资助华人学生。1990年后,他又将资助重心,几乎全都转移到大陆贫困山区教育,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说他傻,因为他的基金会是在香港注册的,依例捐助内地要缴税,明明完全可以在香港资助办学,为什么要跑去大陆捐助?

他说道:“内地基础教育极需发展,这也是我重点捐助内地的原因,同是100万元捐款,如果用在内地,其发挥的成效,可能比用在香港大几倍,因此基金会 90%的捐款都用在内地,我不计较税务得失,我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感觉会是毕生最大寄托。”

之后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几乎遍及了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倾尽全力捐助内地办学,甚至为了慈善,连自己的房子都要卖掉!2001年受香港“金融风暴” 的影响,基金会的收入大大减少,他手上能周转的资金也少了很多,完全支撑不起已经谈好的捐款。但他果断决定把自己,居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卖掉,这一次连子女们都不同意他的做法,可他说:“我已经答应了别人的申请,有了承诺就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