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史无前例的大葬礼:108杠夫为国父抬棺

这场葬礼规模宏大,从此无二。从开始便完整展现,从灵柩向南的出发港口上,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的政府,外亲的宋子文,加之清华北大等教职员学生上千人,层级罗列,摩肩接踵,形成庞大的送别队伍,人数众多,规模盛大,这都彰显了孙中山的号召与影响。

灵柩从南向北,默哀沉寂跟从,一路便是瞻仰悼念,其中广州之举尤为隆重,全城动员,哀典齐动,降旗致敬,宴会停止,娱乐暂封等措施,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哀悼。

相比于其他人的隆重葬礼,这场葬礼不仅规制宏大,更在于民众的集体哀悼,孙中山先生以他卓越生涯的影响力,最终得到大家的共同缅怀和哀悼。

使节跟随,群众送行,近三公里长的队伍交织着各色人等,不同思想,多种主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看似无声的尖锐呐喊。

下葬当天,各界政要出席,万千百姓赶来,万民送葬,哀乐远飘,陵下围满前来的群众,护佑着正中的抬棺队伍,缓缓向前,走过这沧桑巨变的半生。

国葬规制,灵柩贵重,孙中山的灵柩由青铜打造,重达半吨,需要108位杠夫同时抬棺,才能将这载满意义的灵柩逐步向前。

而送灵柩的核心队伍,皆出自国民政府,这承载着国民政府之初梦想的孕育者,就以这样的方式,接受大家的膜拜和最后致敬,也将时代由此而向下交接。

棺入灵柩,安眠于此,中山陵之规制,意义深刻。十层平台,共设三百九十二级,象征三亿九千二百万国人;从碑亭至祭堂,共设三百三十九级,象征全部议员,数量罗列,各作深意。

这浩大工程和盛大的葬礼,无不象征着这隆重的国葬,而这民国时期唯一的国葬,就以如此盛大和同心,永远的记录在中国的历史之中,受人捧读。

深入人心,风气而改,这场国葬因有时局政要的重视加之民众的内心默哀而成为盛大代表,留在了几千年帝王丧葬之中,这史无前例,再难形成的葬礼,也将这位伟大先驱的故事暂时画上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