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毛泽东曾经是师生,是同志,后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毛泽东早年为何会近乎狂热地崇拜陈独秀?后又为何与其分道扬镳?这是一个耐人寻味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后期毛泽东对陈独秀的狂热崇拜及其原因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亲自担任主笔。在发表于该杂志的第1卷第1号的《敬告青年》一文,他开宗明义向当时中国社会的广大民众宣称“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希望青年人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以此“自觉而奋斗”改造社会。
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号召青年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使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广泛地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促成了民国初年的一次思想解放大潮,同时也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必要的补课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充分的准备。
《新青年》创刊后不久,经杨昌济介绍,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等人便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好友张昆弟在1917年9月的日记中记录下了青年毛泽东与朋友的的一次谈话,毛泽东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依旧毫不吝惜地对陈独秀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1919年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研究室与监狱》一文,认为研究室与监狱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他所希望的“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一语,更是成为当时青年的座右铭。在《研究室与监狱》发表3天之后的11日晚上,陈独秀因散发旨在反对北洋军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传单,遭逮捕入狱,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2021-04-12 14:39:41
2021-04-11 13:13:25
2021-04-12 14:58:43
2021-04-11 13:40:49
2021-04-12 09:12:46
2021-04-12 08:57:41
2021-04-12 09:06:09
2021-04-11 12:22:53
2021-04-11 13:21:46
2021-04-11 13:59:20
2021-04-10 16:09:30
2021-04-10 14:45:56
2021-04-10 15:48:49
2021-04-10 15:59:31
2021-04-10 10:37:19
2021-04-09 16:05:16
2021-04-09 14:38:10
2021-04-09 09:32:11
2021-04-08 14:30:33
2021-04-08 14:24:52
2021-04-08 09:38:24
2021-04-08 09:11:28
2021-04-07 14:36:41
2021-04-07 14:16:20
2021-04-07 1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