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从2000多到81个,中国的复姓为何越来越少

到了越王无疆执政时期,越被楚所灭,亡国的越国贵族中无疆的儿子叫做姒蹄,重新被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欧阳为氏,其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历史上的欧阳氏一度险些覆灭,明朝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初安天下,曾意图招安元末起义反元政府的欧阳氏义军。而欧阳氏全军上下拒降,明太祖大怒之下诏令诛灭欧阳氏家族,欧阳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为单姓“阳氏”以避其灾。

直到后来明武宗朱厚照执政时期,名臣阳铎发明了“摊丁入地”(即明清盛行的摊丁入亩政策),使明朝税赋大增,于是得以请示皇帝恢复原姓欧阳,因此一脉传承至今。

历代的汉化政策,对于很多复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孝文帝改革将皇族姓氏拓跋都改为了元氏。明朝初立,由于经历了近百年的蒙古族统治,汉文化受到政治打压呈现劣势,为了重新恢复中国的中原汉文化,朱元璋在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复衣冠如唐制”,革除胡跪礼仪,按照《礼记》中规定的传统稽首、顿首、空首等作为官方礼仪,同时清理胡姓——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