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端午节在中国古代另一层含义:还是卫生防疫节

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象征蟾蛛、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同炒,过去是端午的必备菜肴,但现在已少见。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河北等地则吃“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端午节各炉食铺有“五毒饼”出售。

打午时水—台湾在端午节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绸(眼睛),明到若乌鹜”。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又相传磕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汲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但河北有些地方则忌端午节打井水,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往往于节前预汲。

斗草一一《物原》云“汉武帝作猜拳斗草。“可知“斗草”出现在西汉早期以前。《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我们儿时多用车前草的花轴),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躲端午一一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娘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已有,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一一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晴,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 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