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漫话 > 正文

揭秘:20万黄埔生抗战后缘何仅存1.1万人?

没有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石雕,一幢简朴的“走马楼”中式建筑,却创造了世界军校奇迹,短短时间从这里走出了举世闻名的诸多中国军政要员,影响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格局,她就是广州黄埔军校校本部旧址。

如今很多90后出生的年轻人,或许都知道位于广州长洲岛有一座黄埔军校历史建筑,但是鲜有人知道,黄埔军校校本部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广州沦陷前,被日本飞机炸毁,今天的黄埔军校校本部是考古建筑专家历时10年发掘考证,在1996年按照“原位、原尺寸、原面貌”重建。重新修建后的91 岁黄埔军校校本部旧址,以自身的传奇吸引海内外游客,至今,每年都吸引着逾百万的世界游客。

昨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当年负责组织黄埔军校旧址还原修复工作的黎显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披露一段鲜为人知的重建内情。据透露,黄埔军校校本部的重建考证勘察工作整整用了10年时间,单单对原址地基的定位发掘调查就进行了三次。

记者所见的这座位于广州长洲岛上坐南朝北,面向珠江的四进两层,回廊连通,砖木结构的中式简朴建筑,被百姓称为“走马楼”,她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校本部旧址。